大概上周五前后二阳,周六无异样,周日下午开始头晕,傍晚觉得冷,晚上一测中队长,吃了粒感冒药就睡了。
休息一天,周二基本康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次二阳,时间短,症状轻,只低烧一晚,其他OK。
有趣的是,昨天我妈被我传上,但力嫂和小朋友都没阳,说明他们体内抗体还行。
回想一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大讨论,真是,一言难尽……
一大堆医学专家和“民科”言之凿凿说这货要控制不住,将来会如何如何恐怖,好像世界末日一样。
现在回头看,个体命运的确无常,万分之几的死亡率临到你头上就是100%凉凉,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过去数万年演进道路上,遇到过无数次比这波凶险得多的危机,最终都化险为夷,挺过来了。
有人会说,历史没发生过不代表未来不会发生,末日发生一次就什么都完了。
索多玛、蛾摩拉……今天大家都当神话故事听着玩,没几人信。
但过去几万年都没发生过的终极悲剧,你短短一生几十年就撞上,这概率有多大?
这世界没有绝对理性,更没有绝对安全,一切理性都建立在 概率分析 基础上。
担心病毒极小概率不按套路出牌(恶性突变),就要让所有人没法正常生活,经济崩溃,反而太感性了。
这波二阳感染人数虽然不少,但远低于去年底一阳,重症和死亡率也更低, 入秋后应该还会有第三波,感染人数应该比这波更少,症状更轻,也就是张教授2年前就预言的——
新冠正在走向流感化
不管怎么说,这场百年来人类遭遇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危机算是pass了,得失如何,未来自有公断。
但眼下,经济复苏依然道阻且长。
……
上周末给了几个选题,大家最想看的还是 夜壶 。
我上个月就打过预防针,5月房地产数据继续严重滑坡,很多开发商和财经自媒体拼命鼓与呼,希望政府加大救市力度。
毕竟房地产牵动上下游几十个产业,房地产消费起不来,很多行业日子都不好过,进而影响就业、GDP和税收。
降薪失业的人多了,加上觉得房价长期看跌的人越来越多,对未来就会更悲观,更不敢消费和负债,经济复苏就更难。
近几月,我史无前例接到三类短信狂轰滥炸:
一是骗子喊我加QQ退P2P钱;
二是陈梦梦/李菲菲21岁在校师范生,课后挣零钱,198就能那啥90分钟……
三是银行和各种贷款中介给我送无抵押低息贷。
哎,看来现在骗子和银行白领KPI都压力山大啊~
过去常说,一业兴旺百业衰,一鲸落才能万物生,但现在看来,大鱼挂了,小鱼更没得吃,整个食物链都崩了……
当然,这种“理性”、“客观”、“专业”的声音,留言区一般都是支持少,反对多。
因为现在这房价,不来个腰斩再腰斩,大部分普通人根本买不起,他们就巴望着房价崩盘。
这逻辑很简单:
你说楼市凉了,房价崩了,大家日子都不会好过,所以醒醒!赶快救市!把楼市托起!
问题是房价那么高,再鸡血救市把房价抬上去,我日子一样不好过,还不如让那些手里N套房的有钱人和我一样日子难过,我月薪5000降到4500,人家资产1000万缩水500万,我心里还好受点~
有专家说,这种观点自私、短视、愚昧……但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看问题,不就是从自己切身利害得失出发吗?
更重要的是,这种观点真的不对吗?
中国经济大腾飞,其实是从2001年入世后启动的,有两条主线。
一条比较明的主线是:
人口红利+体制改革(国企、金融、社保等全面市场化改革)+入世红利(参与全球化大分工)+IT技术革命。
但人口红利本质是负债,向未来提前透支收益。
那些年青壮年多,老人少,就是人口红利。
但青壮年变老后,寿命变长,下一代年轻人又不愿多生,就是还债的时候。
这时,人口红利就变成人口负担。
至于改革和入世红利,本质是一体的,我们承诺了很多改革,换来入世门票。
后来因种种原因,红利逐渐吃得差不多,由此带来的反噬是米帝发现被忽悠,开始拉朋友圈小伙伴全面围堵,入世红利也开始还债。
另一条比较暗的主线是:
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城市化进程+居民住房升级—>房价上涨—>炒房潮—>房价进一步上涨—>地方卖地收入大涨—>财政充裕,加快基建投入—>对城市未来有更好预期,加速建房和购房—>房价进一步上涨—>地方政府继续加大基建投入
这个逻辑在过去20年相当奏效,让我们的基建快速赶超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问题是这个逻辑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之下。
一业兴旺虽然也带动了上下游百业一起旺,但房价上涨速度远超绝大多数百姓收入增速。
社会层面,形成强烈民怨;
经济层面,严重抑制其他消费——已经入坑的,会阻碍消费升级,还没入坑的,会降低婚育意愿。
泡沫总会褪去,时间点就在房子作为有使用价值的消费品,实际消费需求不足以支撑海量供给的时候,也就是城镇化接近结束和少子化日趋严重的时刻。
城镇化结束,意味着乡村往城市迁移的短期真实需求(老韭菜)耗尽。
少子化严重,意味着以后接盘城市房产的长期真实需求(新鲜韭菜)太少。
这个时间点,原本也就在20年代某一天,可能2025或27年。
但疫情三年造成的冲击,加速了负面预期蔓延,导致进程提前。
现在如果拼命救市,的确能激发一波城市改善需求(原本躺平的又想折腾换房)和刚需(原本想长期租房或干几年回老家的又想拼死吃河豚),换来部分楼市短期回暖,但少子化问题只会更严重,你现在买的房,长远看,很难再卖出个好价钱。
那如果不救市,让房价大降,生育率会提升吗?
不会。
原因就是那些财经自媒体说的,中国经济依赖房地产20年,相当于吸“毒”上瘾20年,一下断了,整个经济和就业都撑不住,就业不行,对未来收入没有良好预期,谁敢背20年房贷买房?
更重要的不是收入预期,而是房价预期。
就算自身收入能力不强,只要预期房价还要涨,就会有炒房客拼死上杠杆。
政府不救,明眼人都知道城镇化结束,老龄化加剧,未来房子成烫手山芋,买房从投资变消费,动不动几十万甚至几百上千万的巨额消费,几个家庭能面不改色,从容剁手?
既然房价长期看跌,或不涨不跌,或只能小幅上涨,我还要每年额外掏4%利息钱,为啥不租房呢?租金收益率还不到房贷利息一半。
过去20年,日本年轻人就这么想的,丈母娘也觉得租房结婚没毛病,就渐渐进入低欲望社会。
这是从居民和市场视角看,从政府自身视角看,也必须救,否则地方政府没钱继续开发基建,政绩哪里来?
再往后,连维系城市公交运行或给公务员按时发工资可能都成问题。
现在最敏感的地方债问题,本质就是这些年卖地收入下滑,地方只能向未来举债,期待土地市场回暖,可楼市越来越糟,还债能力……
总之三句话:
1、政府会出台更多救市政策,以期稳定楼市。
2、短期看,部分城市还有一定潜在购买力可以挖掘,用足马力,还能救起来,但更多人口大量外流的中小城市,很难了。
3、长期看,房地产行业重要性必然持续下滑,多数城市房价也很难再有上涨空间。
昨天有个官媒发表观点,认为一线、新一线应采取“一区一策”优化限购政策,需求旺盛,还有上涨冲动的核心区域,坚决房住不炒,严格限购,但卖不动的郊区,可试点放松限购去库存。
真这么操作,会管用吗?
别的城市不敢说,至少上海郊区新城应该多少会受到刺激,市场有所回暖。
问题是该政策只有助于有风向标意义的一线保持稳定,现在除一线,限购基本都解除了,其他城市学不了。
但万一新政出台后,刚需韭菜不买账,一线郊区还是萎,反而会进一步冲击二三线购房者心态……
现在应该怎么做?
关于楼市大局观和建议,过去3、4年我就没变过,说过无数次,核心就一句——
未来只有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核心房产才有长期升值空间和投资价值,其他房子除自住,一律别碰。
但每次说,都有无数人问我怎么办。
原因有二。
一是很多人一线没房票也买不起,只能在自己老家三四线买房,虽是刚需改善,却知道可能长期没升值空间,非常纠结要不要买。
二是很多人不知道哪些城市算核心?北上广深肯定算,成都杭州也OK,郑州南昌算不算?有争议。
哪些地段算核心呢?上海外环内还是中环内亦或者内环内?有争议。
我在 《要赚钱,记住这个黄金圈》 里说过,上海普陀内中环的房子,还不如闵行中外环间的房子“核心”,没法简单粗暴给答案。
什么房子算核心呢?
房龄10年内的次新房算,那15年呢?20年呢?
别墅、洋房、底层、公寓、塔楼、市区老破小、动迁安置房……算不算核心房产?
还是有争议呢……
这其中有大量模糊空间,没法一概而论,必须一房一议,给个性化建议,但力哥有几万读者,没法一个个给建议。
不管怎么说,时代已经变了。
任何时代,总有人受益,也总有人受损,希望我的读者,别成为利益受损的那一群,祝大家好运~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